11月29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年),围绕落实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加快促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规划》还回顾了云南“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所取得的的重要成效,并对“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重要领域、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指引。其中涉及钢铁及工业行业的相关内容如下:
“十三五”成果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各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30.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云南省18%的目标任务;
低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占gdp比重达到40.3%;
绿色能源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煤炭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022万吨,煤炭供给质量逐步提高;
节能减碳成果突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7.5%,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7个、绿色工厂5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绿色设计产品64个,5个项目列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18家企业入选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
“十四五”主要目标
2025年主要目标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全面完成。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46%以上。、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明显成效。各重点领域二氧化碳、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开展重点城市和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研究和协同减排示范工程。开展碳中和战略路径设计和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推广一批具有良好降碳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碳排放总量已与全国同步实现达峰。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约达到60%,绿色能源产业壮大发展,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绿色能源强省目标全面实现。中国最美丽省份全面建成。
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控制
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积极稳妥地支持和鼓励部分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推进碳达峰,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重点部门和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
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基础上,推动工业、能源等重点部门制定分领域碳达峰方案和减排路线图。探索编制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方案,鼓励火电、钢铁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倒逼行业升级改造。在重点耗能企业进一步推广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达峰工作。
专栏——重点区域、部门和行业达峰项目
在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较大的火电、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推动编制行业碳达峰方案,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碳捕集利用、零碳、负碳等减污降碳新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多渠道推动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促进经济高质量低碳发展
全面实施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862”战略,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绿色产业体系得到快速发展,绿色产品大幅增长。
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优化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根据国家要求更新调整淘汰类、限制类目录清单。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比例。
专栏——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材料领域,实施hrb600e高强度抗震钢筋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节能环保领域,实施一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和产品制造项目;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鼓励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生产服务拓展延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从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 服务”转型;
产业园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园区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改升级。探索园区智慧化管理模式,开展绿色智慧园区试点建设。
推动低碳能源体系建设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探索“互联网 ”智慧能源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千亿级产业,推进云南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
1.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
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2.继续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建设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3-5个,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推进煤化工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
加快工业领域低碳转型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支持企业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供应链,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健提升。
1.大力提升工业能效水平
加强企业节能管理。以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托市场化组织对主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提升节能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信息化改造,推进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
实施能效提升工程。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进一步淘汰电力、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加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产品的推广和应用。以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窑(炉)、供热系统、电机系统、空调系统、空压系统、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推进大型工业企业加大节能项目投入,并组织下属企业以点带面实施技术改造。
2.推进重点行业降碳减污
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减少原燃料消耗,通过在原料制备、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等原燃料消耗的环节采取优化原燃料配比、稳定原料质量、强化精细化管理等全过程控制减少碳排放。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一步限制长流程钢铁生产,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以上,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提高电炉生产效率,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无头轧制、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持续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烟气、焦炉烟气和高炉煤气实施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到2025年,钢铁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通过原料替代、改善生产工艺、改进设备使用等措施减少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鼓励采用电炉炼钢-热轧短流程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4.开展工业低碳试点示范
继续开展低碳园区、低碳企业创建,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推进园区碳排放清单编制、园区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和实施,推动园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碳达峰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展低碳产品创建和认证,增强企业低碳竞争力。
专栏——工业降碳减污重大工程
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用能企业用能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工业能耗分析系统。针对冶金、化工行业能耗较高、系统复杂、流程较长的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综合能源服务。
重点行业低碳转型工程。实施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工程,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行业实施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烟气循环、电炉钢短流程工艺等技术改造。实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减排工程,通过工艺优化改造、原燃料替代、超低排放等工程实现二氧化碳等排放。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动。
低碳工业试点示范工程。加大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园区或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打造“净零碳”“碳中和”工业园区。在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示范。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抓手,实施绿色采购,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00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5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5家绿色企业及百种绿色产品。
协同推进碳中和
探索深度脱碳和碳中和工作
在工业部门,通过提高能效、材料替代等途径降低能源需求,以数字化和深度电气化推进脱碳化;在火电、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开展碳捕获和利用等深度脱碳技术试点应用。
打造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地
超前谋划低碳科技发展战略,强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和工业示范重点难题攻关,实现在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的探索性应用。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能力
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碳市场,实现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衔接。重点从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碳市场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资源储备三方面入手,加快云南碳市场建设。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法规标准,制定钢铁、有色、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重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建筑低碳运行标准等一批低碳标准。
在协同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保工作中,工业领域:要控制火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工业领域煤炭使用量,深挖工业散煤治理潜力,加大工业余热、余能、余压的回收和多级利用,最大限度推进工业生产电气化改造;推进钢铁、建材等行业原辅材料、工艺装备替代,提高废旧资源循环和再生利用比例,加强工业生产过程“非二”温室气体排放;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专栏——协同治理重大项目
协同减排重点工程。在火电、钢铁、建材、石化及化工等工业重点行业开展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工程。
除了明确的重点工作之外,在《规划》的落实中,还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落实资金保障、加强考核评估,以此更好保障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推进,为实现企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云南,以及为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字母搜索:
| | | | | | | |
客服热线:400-707-9877 传真:0311-85372800 电子邮箱:fuwu@huishoushang.com 地址:石家庄高新区长江大道168号天山银河广场c座6f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 copyright@2008-2024 huishoushang.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44118太阳成城集团的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170010